中高考冲刺期考生频亮“心理红灯” 是考生扛不住,还是家长太焦虑?
文章来源:心理一科发布时间:2025-04-21 10:54:48随着中、高考的临近,毕业班学生的复习已经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除了学生自己,不少家有考生的家庭也已严阵以待。但让很多家长发愁的是,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厌学、失眠、焦虑以及躯体化症状等情况。究竟是考生压力过大无法调节?还是家长的关注点出了错?
16岁的小李(化姓)是一名初三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长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考上重点高中。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小李却突然变得厌学,不愿去学校,一提到考试就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失眠和头痛的症状。家长带他四处求医,却始终找不到病因。
经过张俊峰主任的详细问诊和心理评估,发现小李的问题根源在于过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小李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极高,加上父母的过度期待,让他不堪重负。每一次考试成绩的波动,都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使得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
“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在考前十分常见。”张俊峰指出,“考生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自身压力调节能力不足。中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们深知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心理失衡。另一方面,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也起着关键作用。有些家长过度关注成绩,给孩子传递了过多的压力,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么,面对孩子考前的各种心理反应,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张俊峰给出了以下建议:孩子考前拖沓,有可能是在自我保护。如果孩子出现此类情况,家长不要催促孩子去学习,甚至教训孩子,而是应该体谅孩子,并且适当地让孩子放松心情。家长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难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
孩子自暴自弃,家长不可太严厉。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激烈的语言更是要不得。“自暴自弃的孩子有时候心理十分脆弱,如果家长的表现过于激动或者严厉,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张俊峰说,“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和孩子沟通,然后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
考生压力大,家长有些话不要说。有时候,一些安抚的话反倒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家长说“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那么孩子在复习和考试的时候很可能会分心,尤其想起家长说话时满脸期望的样子,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孩子的发挥。考前家长只要保持常态就好,让孩子平常心去应对考试。
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考生自身,要学会正确认识压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学习动力,但过度压力则会适得其反。考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缓解紧张情绪。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要独自承受,及时向老师、家长或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