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打开心理健康的新钥匙
文章来源:心理二科发布时间:2025-04-21 10:53:04在人们的认知里,运动一直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方式。但鲜为人知的是,它同样也是改善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不论是随性的身体活动,还是规律的体育锻炼,运动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而且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您心理更健康。”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表示。
42岁的王先生,在一家传媒公司担任业务主管。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失眠成了家常便饭。同时,他的情绪也变得异常低落,对曾经热爱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工作效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自我否定的倾向。在家人的劝说下,王先生前往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就诊,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接诊的心理二科主任付锐对王先生详细问诊后,除了给予常规的心理疏导,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份运动计划。付锐建议王先生每周进行三次慢跑,每次30分钟左右,此外,每天安排15分钟进行瑜伽拉伸。起初,王先生对运动能否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持怀疑态度,但为了摆脱抑郁的困扰,他决定尝试。
第一次慢跑时,王先生感觉非常吃力,差点放弃。但在亲友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逐渐适应了运动的节奏。过了一个星期王先生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晚上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安稳。情绪也慢慢好转,不再总是沉浸在消极的想法中,工作时注意力更集中,效率大幅提升。经过一个月的坚持,王先生再次来到医院复查。各项心理评估结果显示,他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运动不仅拯救了我的身体,更拯救了我的心灵。”王先生惊喜地感慨道。
付锐介绍,运动能改善情绪,这是锻炼最明显,也是人们感受最深的益处。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不少长期跑步锻炼的人称自己跑步时体验过一种奇妙的快感,后来被称为“跑步者高潮”,这是一种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实现的美妙、兴奋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如“像一片美丽的羽毛顺风自由飘荡”“像一只空心的管子,任清风徐徐穿过”等。其他类型的运动同样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等,减少消极情绪如痛苦、忧伤等,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甚至被当作治疗抑郁、焦虑的辅助疗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运动可使人减轻因精神压力过大带来的心理负担,这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敲、砸、撇、摔”一样具有释放和宣泄作用,只不过用运动这种合理的行为进行替代,实现减弱或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
付锐建议,对于那些正遭受心理困扰的人来说,不妨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通过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同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应重视心理健康,主动运动,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