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躁郁症,他一周自残了三次
文章来源:心理二科发布时间:2025-02-28 10:51:10“躁郁症患者的状态经常被比喻为坐在情绪的‘秋千’或‘跷跷板’上,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上1秒还在低落,下一秒就情绪高涨起来。躁郁症是可以控制的,一旦患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坚持服药对于康复非常关键。”日前,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说。
一年前,19岁的荆门小伙小程(化名)因极度躁狂来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就诊,经付锐检查后被确诊为躁郁症,随后小程经过规范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并返校正常上课。小程父母以为孩子病好了,于是尝试着给小程停药。结果,停药不久,小程情绪再一次出现波动。
今年2月初,小程父母带着他再次来到医院就诊。付锐看到,小程的手上、腿上有多处是他自己用小刀划的伤痕,看着触目惊心。付锐问他事情原委,小程委屈地回答:“失眠、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没用,活着很辛苦,不如死了算了。”小程的父母告诉付锐,一个星期他已经进行了三次自残,每次家人把刀具收起来后,他又自己偷偷出去买。
“不少躁郁症患者都有自残行为。”付锐介绍,当狂躁发作时,患者可表现为精力充沛、情感高涨、活动增多、兴奋话多自觉能力强,讲话滔滔不绝难以打断,此外有些患者还伴有注意力分散、睡眠减少、幻听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付锐介绍,躁郁症学名为“双相情感障碍”,是由于过度亢奋和悲观抑郁交替发作的心理疾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情绪变化很大,躁狂时,患者会出现兴奋、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抑郁时,则会动力不足、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躁郁症具体的发病时间通常在15-30岁之间,有具体情绪障碍或者有家族精神疾病史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病,有57%的患者都是在青春期发病,同时还伴随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付锐提醒,躁郁症经过规范的治疗是可控的,关键是一定要坚持服药,不管是减药、停药,都要咨询医生的意见。过早停药会使复发风险升高,而频繁多次地发作,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给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同时,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对预防该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此外,不管是患者还是普通人,生活中要多学习该病的相关知识,武装自己;注意平衡自己的生活,避免承受过大的压力;适当运动;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当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时,可学会跟家人、朋友倾诉,寻找支持;最后,远离酒精和毒品。
“一旦确诊躁郁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各种心理疗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心灵重塑疗法、暗示疗法等,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付锐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