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光正好,有人却郁郁寡欢?
文章来源:心理二科发布时间:2025-02-14 15:59:36“抑郁发病的季节性十分明显,春季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初春已至,荆门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收治的抑郁、焦虑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春天的脚步轻盈而至,大地万物复苏。但就是在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小俊(化名)的心情也随着季节更迭而高低起伏。曾患抑郁症的他发现自己春节刚过完有些不太对劲,做事没精打采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还出现了失眠。他意识到可能是抑郁症复发了于是赶紧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就诊经诊断,小俊得了中度抑郁症。幸运的是,经过心理、药物治疗,他已在逐步康复。
在这个“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季,为何“抑郁症”来势汹汹?心理二科主任付锐提到一个专门的名词——春季抑郁症。付锐表示,春季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春季的天气忽睛忽雨,气压也比较低,人自然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的感觉;春季人的代谢加快,激素分泌旺盛,内分泌容易紊乱,情绪波动加大,易于冲动;现代社会节奏快,尤其在城市生活的人学习、事业压力更大,单身比例高,感情、情绪变化得不到满足和宣泄,就容易烦躁空虚。
“春季抑郁症”是“季节性抑郁症”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更易被人们觉察的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季节性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素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付锐介绍,在接诊患者中,不少人看起来积极开朗,工作和学习表现优秀,似乎很难与抑郁症联系起来。付锐解释,“优秀的人往往承受着更大压力,对自己要求严苛,一旦有什么达不到期望值,就容易感到焦虑抑郁。”
那么面对“春季抑郁症”,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预防,或者说如何能更好地重建与春天的健康关系呢?付锐给出建议:
光周期调节技术:首先可以使用智能窗帘渐进式调整晨间光照,或者是16:00后佩戴琥珀色眼镜过滤蓝光,通过这种调节光周期的方法来避免生物节律的紊乱。
动态营养方案: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症状,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对抗炎症反应(包括深海鱼类、深海蔬菜、橄榄油、豆类和坚果等)、补充维生素B6调节色氨酸代谢。
认知行为训练:建立“春日成就清单”替代传统计划表,实践“感官聚焦法”:每天记录3个中性自然观察。
社会支持重构:打破春日社交压力、学习压力,多与身边朋友倾诉。
付锐提醒,抑郁症治疗必须系统化。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症状缓解,病情明显好转,治愈率高。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维持治疗,预防复发。